
林 峰 2016级硕士生
导师:张 润 副教授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亚热带海区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的生物地球化学解读
论文答辩时间:2019年5月24日
论文概要:论文运用反硝化细菌还原法,测定亚热带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水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获取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空间分布特征,探讨该海域氮循环过程,获得以下认识:(1)在亚热带西北太平洋亲潮-黑潮混合区和南海,真光层的生物吸收存在空间分布的差异。亚热带西北太平洋真光层中硝酸盐δ15N平均值为6.3‰,包含来自亚极地的硝酸盐同位素信号。南海西部真光层底部硝酸盐δ15N平均值为5.3-5.7‰,真光层中的硝酸盐主要来自次表层水体补充。(2)大气氮沉降是次表层硝酸盐δ15N极小值重要的贡献端元。基于同位素平衡模型,粗略估算在亲潮-黑潮混合区,大气氮沉降的速率为40 μmolN·m-2·d-1;南海大气氮沉降的速率为57 μmolN·m-2·d-1,与南海的固氮作用速率相当。(3)亚热带西北太平洋的北太平洋中层水硝酸盐氮同位素高值信号主要来自于东太平洋的反硝化区。在自东向西的输运过程中,受水团上方低值水体混合的影响,北太平洋中层水的高值信号逐渐减小,亲潮-黑潮混合区形成新的北太平洋中层水时已经降至约6.5‰。使用NPIW在南海示踪,发现NPIW中含有的硝酸盐氮同位素高值信号在进入南海后逐渐衰弱,厚度由800 m减小为200 m。表明南海深层水和表层水在南海南部对南海中层水体的混合,使得北太平洋中层水中存在的硝酸盐氮同位素高值信号被逐渐掩盖。

林峰和导师 林峰和导师、答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