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潇 2016级硕士生
导师:杨伟锋 教授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南极及南海陆架沉积物中黑碳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指示
论文答辩时间:2019年5月23日
论文概要:论文分析了南极半岛东北部海域和南海北部陆架岩芯中210Pb和226Ra、有机质δ13CTOC信号、黑碳含量、黑碳14C丰度和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了两海域近百年来黑碳年代际变化规律、对周边环境的指示以及两个海域陆架沉积物中黑碳对全球黑碳的贡献。南极半岛东北部黑碳在工业革命前后来源存在较大差异,1860s之前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质燃烧,工业革命之后多了化石燃料的贡献,估算得南极陆架沉积物中黑碳年埋藏通量为2316 Gg,占全球陆架黑碳年埋藏通量的13.5-79.9%,揭示了南极陆架是全球黑碳的高效埋藏区。南极陆架沉积物中黑碳含量与有机碳及δ13CTOC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伴随黑碳输入的Fe对初级生产力的调控可能是黑碳和有机碳关联的机制,为该海域黑碳间接指示初级生产力变化提供了支持。南海陆架沉积物中黑碳年代际变化不仅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后化石燃料使用加剧这一现象,同时也记录了香港英治初期初加工业的兴起。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的年代际变化受海岸侵蚀和燃烧排放两个来源共同调控。黑碳沉积通量的年代际变化整体反映了周边化石燃料使用的历史,近年来的黑碳埋藏通量的降低揭示了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估算得南海陆架黑碳年埋藏量为353 Gg,黑碳年埋藏量占全球陆架的2.1-12.2%。两个典型海域B14C数据表明,陆源石墨型黑碳在沉积物中的占比不可忽略,源排放强弱和沉积物黑碳的埋藏通量大小并非一一对应关系。

张潇和课题组同学 张潇和导师、答辩委员会

张潇学位论文答辩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