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敏 教授
办公室: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周隆泉楼B1-413室
Rm B1-413, ZhoulongQuan Building, Xiang'an Campus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102, China
邮箱:mchen(@)xmu.edu.cn
个人履历
199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海洋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6年于厦门大学海洋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曾任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和海洋环境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现为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国际北极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大气/沿岸海洋研究中心和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进行访问交流。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成员。
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和福建省省级人才计划,荣获福建省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厦门大学首批南强卓越教学名师和厦门大学“我最喜爱的十位教师”。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系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讲人、福建省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省级海洋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培育中心负责人、全国海洋化学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兼任Journal of Sea Research副主编、Acta Oceanologica Sinica和《海洋学报》主编助理、《应用海洋学报》副主编、《极地研究》编委、《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等。
研究方向与成果
主要从事同位素海洋化学研究,聚焦于极地海洋过程和海洋生态学过程的同位素示踪。
先后参加过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中国大洋科学考察第12、14航次、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综合科学考察航次等科考活动。
主持包括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洋公益专项项目等40多项课题,将20多种核素和方法应用于南北极海域、太平洋、中国边缘海海洋学过程的研究,在海洋生物固氮作用、颗粒有机物输出通量、极地海域碳氮循环、胶体态铁生物可利用性、水团组成的同位素表征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SCI收录百余篇。
出版《化学海洋学》、《同位素海洋学研究文集》(1-5卷)等专著或章节。
先后获得福建省青年科技奖、运盛青年科技奖、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海洋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